报告人:黄振立 教授
报告人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筹)Britton Chance生物医学光子学研究中心
时间 :2013年12月26日(星期四) 上午10:30—12:00
地点:武汉物数所综合楼三楼会议室
报告摘要:
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受到衍射效应的限制。自1873年以来,约200纳米的“阿贝极限”一直被认为是光学显微镜理论上的分辨率极限。近年,人们在超越衍射极限的光学成像(即:超分辨光学成像)方法研究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其中,基于单分子定位的超分辨光学成像技术(即:超分辨定位显微成像术),获得了高达20~30nm的空间分辨率,为科学研究的诸多领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工具。
在超分辨定位显微成像术中,弱光探测器是必不可少的关键部件。多年以来,人们普遍认为,由于单分子荧光信号太微弱,必需使用EMCCD相机进行探测。但是,由于EMCCD相机的串行数据读出特性,超分辨定位显微成像的图像获取速度较慢、成像视场较小,无法发挥超分辨定位显微成像术的宽场成像优势。例如,在一些同时需要大视场和超高分辨率的领域,如神经微回路的跨脑区连接成像研究,超分辨定位显微成像术的应用受到较大的限制。
最近发展起来的弱光探测器sCMOS相机同时拥有大视场、高速度和低噪声等优点,有望取代EMCCD相机,成为超分辨定位显微成像的新一代探测器。在此,报告人将结合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深入分析sCMOS相机在超分辨定位显微成像中的可行性、机遇以及挑战。另外,报告人还将介绍近期进行的高速高精度超分辨图像分析方面的工作,尤其是基于FPGA芯片的嵌入式在线数据处理。
报告人简介:
黄振立,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010年)。1998年本科毕业于南开大学化学系,2003年博士毕业于中山大学物理系。2003年7月至今,在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Britton Chance生物医学光子学研究中心工作,历任讲师(2003.7)、副教授(2004.11)、教授(2009.11)。2005年9月至2007年9月曾在美国University of Central Florida的光学院(CREOL)和化学系做博士后研究。从事多年信息光电子学与生物医学交叉的学科“生物医学光子学”研究,目前主要研究兴趣为超分辨光学成像新技术新方法及其生物学应用。曾在Opt. Express, Opt. Lett., Appl. Phys. Lett., Adv. Mater.等SCI 刊物发表第一或通讯作者论文30余篇,担任Opt. Express, Opt. Lett., ChemPhysChem., IEEE Transactions on Signal Processing等刊物审稿人。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一项,曾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两项。
报告题目:黑洞外部基本量子系统的动力学
报告人:余洪伟 教授(湖南师范大学)
时间:2013年12月26日(星期四)下午3:00-4:30
地点:武汉物数所频标楼四楼报告厅
报告摘要:
我们研究了黑洞外部基本量子系统(两能级原子)的动力学,发现该量子系统会热化到温度处于零和黑洞霍金温度之间的稳定态,特别是热化温度依赖于量子系统的跃迁频率,因此具有不同跃迁频率的量子系统会热化到不同温度的态,我们的结果表明黑洞外部基本量子系统的行为和稳态非热平衡介质外部两能级原子的行为类似。我们指出了利用超材料和超导量子线路构成类比系统在实验室中检验黑洞霍金辐射的可能性。
报告人简介:
余洪伟教授,美国Tufts大学博士,宁波大学特聘教授,湖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高等学校物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教育部“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学术带头人,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致力于量子理论基本问题,相对论与引力,真空量子涨落与弯曲时空量子效应以及宇宙学等方面的研究,2008年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指导学生分别获得2008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和2011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