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项刊登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新研究指出,研究人员发现了童年期早期不良经历对人类行为和发育的持久影响。
目前,人们对于跟早期生活压力有关的神经生物学变化了解很少,甚至这些压力被认为与增加后期精神病风险有关。而儿童期早期压力,诸如在孤儿院抚养的儿童受到的杂乱无章的照顾,已经与后期生活中的精神病理学联系在一起,但是这些结果的神经生物学基础仍不清楚。之前的人类精神影像和动物研究等,能帮助洞察有关压力带来的问题行为的神经基础,但是,这些结果通常会受不同实验设计的限制。
美国威尔康奈尔医学院的Matthew Malter Cohen及其同事研究了16名11岁,甚至更年少的在孤儿院抚养的儿童,以及没有生活在孤儿院的10名儿童。考虑到人类研究固有的遗传和环境因素,该研究小组设计了一个特殊的小鼠实验。他们通过限制母鼠可获得的筑巢材料从而为断奶前的小鼠模拟了这些儿童在孤儿院接受到的贫困的养育。
研究人员报告说,在生命早期接触杂乱无章的父母照顾的小鼠出现了焦虑行为,并且它们大脑的杏仁核功能出现长期持续的变化,这对应着孤儿院养育儿童情绪反应的增加和杏仁核的变化。这些变化在儿童面临的压力因素消失之后长期存在,而且在大脑的前额叶调控区域发育时也没有消失。
Cohen表示,这些发现凸显了早期生活压力如何能够导致大脑回路的变化以及情绪失调,并且提示这些儿童可能会从及早的干预项目中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