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亚洲癌症研究组织、中国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等多家单位合作完成的与肝细胞癌相关的基因突变研究成果近日在《基因组研究》上发表。该研究为肝癌的分子诊断、治疗及靶向药物开发等奠定了重要的遗传学基础。
肝细胞癌是目前最常见的一种肝癌,约占原发性肝癌的90%,我国更是该病的高发区之一。癌变本质上讲是由体细胞随机积累起来的一些关键性基因组、转录组以及表观遗传变异所造成的。尽管当前已有众多肝细胞癌相关的研究,但由于技术和样本量的限制,依然没有发现明确具有普遍意义的基因突变。
科研人员分别对88例肝细胞癌患者(其中81例HBV阳性和7例HBV阴性)的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他们通过对全基因组范围内的单碱基变异(SNV)、拷贝数变异(CNV)、插入缺失(Indel)、结构变异(SV)以及HBV整合位点进行检测,发现了一系列与HBV介导的肝细胞癌发生、发展相关的基因突变及相关信号通路变化。他们将这些突变与临床症状相联系并进行了全面分析,为肝细胞癌的诊断、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此外,该研究还鉴定出一系列与肝细胞癌发生相关的基因,其中β-catenin基因是最易发生突变的致癌基因,TP53基因是最易发生的抑癌基因,同时,科研人员还对肝细胞癌的3种亚型进行了分子突变层面的归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