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从1978年开始推广地膜覆盖技术至今,每年地膜用量达125万吨,覆盖3亿亩40多种农作物。但目前废旧地膜的回收率不足30%,残留在土壤耕层里的地膜越积越多,形成了严重的“白色污染”。为此,山东一家企业成功研究出了氧化生物双降解生态地膜,不仅解决了多年困扰我国农业生产中难题,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此技术的国家。
氧化生物双降解生态地膜综合利用了氧化降解和生物降解技术,可以根据不同作物的生育期需求,通过添加不同剂量添加剂进行降解调控。普通地膜是以聚乙烯为基材,通过吹塑设备生产出来的塑料薄膜产品。记者看到,氧化生物双降解生态地膜和普通地膜使用的基材和吹塑设备一样。“它与普通地膜最大的不同就是在生产过程中,添加不同比例的纳米降解助剂,这样既能保留普通地膜良好的拉伸、透光等使用性能,又能根据不同作物的生长需求进行可控降解”。据企业技术人员介绍,该技术克服了光催化降解技术在无光或光照不足时不易降解和光线充足时降解过快的缺陷,废弃后生态地膜通过自然界的光、热及微生物的作用,定时可控的将大分子量的聚乙烯氧化降解为小分子量的低聚物,再由土壤常见的微生物降解为二氧化碳、水和腐殖质,回归生态圈。
研究表明,作物覆膜种植7—10年,会造成严重的农田“白色污染”,导致棉花减产10%—23%,花生减产10%—15%,玉米减产10%—21%,土豆减产15%—30%,蔬菜减产15%—59%。“大量的残膜对土壤结构的破坏、作物的生产发育及产量都会带来严重的影响,使用可降解地膜可以从源头切断污染源,是解决农田‘白色污染’的最有效途径”。山东省农业厅棉技站专家于谦林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