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科技动态 > 期刊纵览
自然子刊综览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报 张笑 发布时间:2013-04-18 【字号: 小  中  大   

《自然—医学》

左旋肉碱易导致心血管病

据发表在近期《自然—医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显示,在红色肉类中发现并被用于饮食补充的营养品左旋肉碱与人体心血管病有关,并能导致小鼠血管疾病的发生。左旋肉碱的致病作用似乎并不直接,但需要通过肠道细菌的代谢才能产生。

Stanley Hazen等人报告称,在小鼠体内,左旋肉碱的致病作用需要通过肠道细菌进入三甲胺(其进一步被转化为氧化三甲胺〈TMAO〉)产生代谢来实现。同样在人体内,左旋肉碱也将代谢为三甲胺和TMAO。同杂食群体相比,素食群体代谢左旋肉碱的能力弱,体内特定种类的肠道细菌数量也少,这表明红色肉类的摄取促进了将左旋肉碱作为能量来源的一类肠道细菌的生长。此外,Hazen研究小组还发现血液中左旋肉碱的高浓度与心血管疾病有关,但这项发现仅适用于那些体内TMAO浓度也高的人群。这与有关左旋肉碱必须经过肠道细菌代谢后才能致病的说法也一致。

上述发现针对的是左旋肉碱而非饱和脂肪和胆固醇,解释了红肉食用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联系。同时,这些发现与左旋肉碱作为营养品的广泛使用也不无关联,研究人员建议,必须对左旋肉碱这种营养品的安全性开展进一步的研究。

《自然—方法学》

科学家利用剪切力成功分离人类多能干细胞

新一期《自然—方法学》上的一项研究报告介绍了人类多能干细胞(hPSC)的黏附属性以及如何在细胞培养过程中利用这种属性将hPSC与其他细胞分离开。

目前很多实验室都在研究hPSC这类对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来说都很重要的细胞,不过这类细胞的培养却各不相同。hPSC培养的变化性和复杂性是众所周知的,原因也有很多——自发分化、不完全重编程或者“饲养”细胞的存在。因此,从复杂培养环境中分离特定细胞的方法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Andrés García等人将hPSC、其分化后的细胞以及通常作为重编程中供体细胞的体细胞这三种细胞的黏附性质进行了系统性比较。他们发现hPSC在培养表面的吸附强度方面与其他两种细胞有差别。

研究人员随后利用微流体设备中的流体流动可控剪切力将hPSC从其他细胞中分离出来。通过这种方法,研究人员能将完全重编程的hPSC和部分重编程的细胞中区别分离开。利用剪切力分离出来的hPSC保留了其干细胞的属性并且同其他分离法获得的细胞相比展现出了高活性。

研究人员得出结论认为,对于那些需要细胞表面标记的分离手段而言,基于hPSC黏附性的分离方法可作为一种简单、无需细胞标记的补充。

《自然—免疫学》

免疫B细胞可释放IL-17应对锥体虫感染

小鼠一旦感染了活体锥体虫,其体内的免疫B细胞会释放具有保护作用的白细胞介素-17(IL-17)以应对该感染,这是近日发表在《自然—免疫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得出的结论。

克氏锥虫感染可引发强烈炎症反应,如不经检查,能导致免疫细胞介导的组织损伤以及萎缩症的产生。David Rawlings等人发现当B细胞暴露在由克氏锥虫分泌的一种反式唾液酸酶中时,将触发IL-17的表达——IL-17作为一种免疫系统介质,可动员中性粒细胞这种白细胞中最丰富的一类细胞。与正常小鼠相比,因体内B细胞缺乏IL-17而无法控制锥体虫感染的小鼠会表现出更严重的肝脏损伤以及存活率下降,这意味着B细胞内IL-17的产生是至关重要的。研究人员进一步发现B细胞会利用一种完全不同的信号级联放大、通过B细胞的表面分子CD45的反式唾液酸化作用来触发并产生IL-17的表达。

上述发现意味着除了产生抗体,B细胞在抵抗寄生虫感染还扮演着其他角色,而且对控制那些产生反式唾液酸酶的病原体可能起着重要作用。同时,这也引出了一种疑问:是否一些与B细胞有关的自动免疫综合征比如狼疮会出现IL-17的失衡表达?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澳门赌场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