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免疫学》
外显子组或能用于治疗肝炎病毒感染
近期出版的《自然—免疫学》报道了一种免疫机制,利用该机制,小鼠身体可以绕开病毒为躲避免疫系统的攻击以及产生慢性感染而实施的策略。
Zhenghong Yuan等人研究了外显子组(一种从细胞获得的小泡)在控制小鼠体内肝炎病毒方面所起到的作用。外显子组一旦从细胞中释放出来,便会在细胞间通讯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有关外显子组在免疫方面的研究还是寥寥无几。研究人员发现肝脏中肝炎病毒的存在会刺激外显子组从抗感染肝脏固有细胞比如库普弗细胞中释放出来,并将其输送到病毒易感肝细胞处。这些外显子组含有高浓度的各种抗病毒分子,干细胞可利用这些分子来抵抗病毒感染。
研究人员相信外显子组中如此多种的抗病毒分子使得病毒很难进化出针对其中一种或多种的躲避机制,因此,利用外显子组实现的这一大团抗病毒分子的输送算得上是一种有效的免疫武器。此外,他们发现阻断外显子组会增加小鼠的肝炎发生,所以引发外显子组的释放能在特定治疗某些病毒感染时发挥有利作用。
《自然—医学》
新技术利用葡萄糖诊断癌症类型
一种用于检测肿瘤中非放射性葡萄糖分子摄入情况的无损技术能帮助诊断癌症类型并评估病人的治疗反应,这是《自然—医学》上一项研究给出的结论。
与正常组织相比,肿瘤需要摄入更多的葡萄糖以产生能量和制造细胞增殖所需的阻断物。Simon Walker-Samuel等人开发的这项技术被称为葡萄糖化学交换饱和转移(glucoCEST),同其他黄金标准技术以及诸如缺氧之类的肿瘤代谢标记相比,该技术在测定肿瘤的摄入葡萄糖代谢方面具有很高的灵敏性。他们已用该技术确定出了含有不同致命结构的多种结直肠肿瘤类型。
因为该技术已被证明与其他放射性检测技术具有相同的效果,而该技术使用的是未标记的葡萄糖,这将使临床应用成本更便宜,使用更简便。研究人员相信,这项新技术也能用于鉴定肿瘤内的细胞变异情况,从而影响治疗过程中的药物反应,同时还能用于较小肿瘤的评估。
《自然—地球科学》
南极海漩涡会改变上空大气环境
据日前出版的《自然—地球科学》上的一项研究称,南极海漩涡会改变其上空的大气环境。这项结论意味着小范围的空气—海洋相互作用可造成大范围的大气动力学影响。
Ivy Frenger等人利用卫星数据研究了南极海超过60万个独立漩涡周围的大气环境。他们发现海洋漩涡改变了近表面的风,云层性质以及降雨:在飓风漩涡中,近地表的风力发生减弱、云层覆盖度和降雨量也有所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