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球科学》
失控温室效应比之前预计更易发生
一种可让行星升温不可控、海水蒸发的失控温室效应,可能比之前人们认为的更容易产生,这是《自然—地球科学》上一项研究的结论。
一种稳定的温和气候(比如目前的地球环境)和一种失控温室效应都是一颗行星与今天的地球一样,在接收到同样强度的太阳辐射之后所产生的后果。
此前研究认为,产生失控温室效应所需的太阳辐射量应该更高。
Colin Goldblatt等人利用数字模型计算了地球表面和大气吸收太阳辐射和释放热辐射之间的平衡关系。
他们发现产生失控温室效应可能需要的太阳辐射量和目前地球接收到的量相同。
虽然还需要经过更复杂的大气模型来验证,但研究人员认为,在特定的大气环境比如高浓度温室气体存在、云层稀少等条件下,本来稳定温和的地球将可能转变为失控的温室状态。
但是,他们注意到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人类活动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预计还不足以导致地球产生失控温室效应。
《自然—化学生物学》
一种抑制VCP酶的化合物或能用于癌症治疗
据《自然—化学生物学》上的一项研究显示,一种抑制VCP酶的化合物可为治疗癌症提供新工具。
VCP又名p97或Cdc48,是一种ATP酶(利用ATP裂解产生的能量完成其他反应的酶),在蛋白质的可控降解中起着重要作用。
科学家逐渐发现VCP也与癌症有一定联系:其功能对保持癌细胞健康是必需的。因而,抑制VCP功能可防止正常蛋白的降解并导致意外序列的产生,最终促使癌细胞死亡。
Paola Magnaghi等人报告发现一类合成化合物能通过三种不同的机制抑制VCP。其中一组化合物跟ATP一样会与相同的位点结合,这组化合物与已知的VCP抑制剂类似,但对VCP不具有选择性。
另外两组化合物则在新的方式下产生作用:一组会与ATP位点内的蛋白质形成共价键,而另一组则会与远离ATP位点的一个意外的变构位点相结合,可能是为了通过阻止催化所需的构型变化这种方式来关闭VCP的功能。
研究小组表示,这两组名为NMS-859和NMS-873的化合物可以导致癌细胞系中的细胞死亡。
《自然—免疫学》
科学家发现体内死亡细胞的清理机制
《自然—免疫学》报道了死亡细胞和濒死细胞是如何被移出体外的。
血清中的一种名为C1q的成分可以很快覆盖在濒死细胞上,虽然科学家曾猜想C1q可能参与到濒死细胞的清理工作,但是有关机制一直未知。
Terry Means等人发现一种存在于大量免疫细胞中的受体SCARF1,它能够识别出与濒死细胞结合的C1q,导致免疫细胞吸收并处理掉这些细胞。干扰小鼠体内的SCARF1活动将导致破坏性炎症后大量死亡细胞的堆积,人类狼疮病的症状与此类似。
研究人员得出结论认为,这种清理机制的功能障碍可能因此成为各种炎症疾病的发病基础,而对此展开进一步研究或有助开发新的治疗干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