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生物技术》
胚胎干细胞所发育感光细胞可融入视网膜
据《自然—生物技术》上一项研究报告显示,在皮氏培养皿中培养小鼠胚胎干细胞所产生的感光细胞能与患有视网膜疾病的成年小鼠的视网膜相融合。这意味着,通过细胞疗法来矫正因视网膜疾病或损伤造成的失明的研究又迈进了一步。
在与年龄相关的黄斑退化和各种遗传视网膜疾病中,视网膜的功能会因为一种被称为“感光体”的感光细胞受损而丧失。先前研究发现,对于患有类似疾病的失明小鼠来说,可以通过从视力正常的年轻小鼠的视网膜中分离出未成熟的感光体并移植到失明小鼠视网膜中,从而改善其视力。
Robin Ali等人从胚胎干细胞中获取并培养出未成熟的类似视杆细胞并进行了研究。他们发现,利用一种最近公开的3D方法制得的未成熟感光体能够与患有多种视网膜疾病的接受移植的小鼠的视网膜相融合。而且,在成活小鼠体内,植入的细胞会发育成熟,其功能与发育完全的视杆细胞很相似。
不过,研究人员并未检查小鼠的视力是否能够得以改善,因为那样的话,所需的可移植细胞数量可能要比此项研究所用到的多出很多。
《自然—地球科学》
印尼泥火山喷发或因地震而非钻探导致
印度尼西亚的Lusi泥火山在2006年发生过一次喷发,最近,该泥火山又开始喷发,据《自然—地球科学》上的一项研究称,可能是因为喷发前两天,泥火山所在地区发生了一次大地震,增强的地震波引发了这次喷发。而之前有人认为这次泥火山喷发是一家石油公司的钻探导致,并要求石油公司承担由此带来的经济损失。
Stephen Miller等人利用地震数据对Lusi泥火山所在位置的地表进行成像。他们发现有一个弧线岩石层覆盖在泥岩储层上面。先前有人认为,之前的日惹大地震所产生的地震波太弱,无法触发泥火山爆发。
但研究人员利用数字模拟发现弧线岩石层可能将地震波放大并集中,其产生的应力足以将泥浆融化从而触发泥火山喷发。计算结果显示,这次泥火山喷发可能来自自然因素而非钻探。
《自然—气候变化》
一种气候变化或将导致伊比利山猫灭绝
科学家在《自然—气候变化》上撰文称,在今后50年内,野生伊比利山猫(Lynx pardinus)将因为预计的气候变化而数量急剧下降并可能灭绝。该研究认为,目前的野生保护手段只是在推迟生物灭绝而已,应该采用一个能在避免物种灭绝时将气候变化的影响考虑在内的措施项目。
伊比利山猫是一种生活在欧洲南部地区的动物,“多亏”人类对其主要食物来源——兔子的过度狩猎,伊比利山猫的数量急剧减少。气候变化更是进一步威胁到山猫的生存,但在该山猫种类的拯救计划中,有关气候变化的预估影响一直被忽视。
Miguel Araújo等人从气候变化、猎物可获取性和管理干预三个方面研究伊比利山猫可能受到的综合影响。他们发现,气候变化会对伊比利山猫数量产生迅速、严重的消极影响,其程度远大于由山猫自身的环境适应能力和寻找那些食物来源丰富、适合繁殖的气候适宜地区的能力带来的好处。
研究人员推测,尽管全球正在推动减轻温室气体排放,但上述情况仍旧会发生。他们认为重新仔细制定计划,并将气候变化影响、猎物丰富度和栖息地连通性考虑在内的话,能够避免山猫在本世纪灭绝的可能。
该项研究告诉了我们一点:为何在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时,猎物可获得性、气候变化以及其相互影响是如此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