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FAST这一世界级的工程能帮助人们捕捉到更多来自宇宙的讯息,孕育着重大的天文发现,而“高灵敏度”“更多来自宇宙的讯息”也意味着海量数据存储和复杂的计算要求。
工程师们认为,天文学作为最先经历信息爆炸的科学领域之一,历来以数据量大、数据类型复杂见称。而FAST作为射电天文学界毋庸置疑的“世界第一天眼”,其对数据存储与计算的需要同样也是“天文级”的。
FAST究竟需要多强的计算能力呢?工程师认为,短期内,FAST的计算性能需求至少需达到每秒200万亿次以上,存储容量需求达到10PB以上。而随着时间推移和科学任务的深入,其对计算性能和存储容量的需求将爆炸式增长,数据量和计算量“大得惊人”。
“许多天文学家或多或少都曾因数据处理‘无机可用’而叫苦不迭。FAST项目则不存在这个问题。因为FAST在设计之中将配套的超算中心规划在内。”曙光公司总裁历军说。
作为科学大数据方案的提供商,曙光公司率先面向地球模拟、气象环保、空天大数据、基因研究、天文探测、深度学习等领域提供融合超级计算、大数据、云计算的融合架构解决方案。此次为FAST配套超算中心,曙光公司就是共建单位之一。
凭借在高性能计算领域领先的技术实力和丰富的行业经验,曙光承担了支撑FAST运行的后端高性能计算机的研制和建设工作。日前,首期系统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可满足FAST未来一年左右观测数据存储和初步分析处理的需求。
“曙光还将针对FAST的需求特点继续在数据的高效存储、数据处理的性能优化、系统的功耗控制和快速交付等方面加强研发,以满足未来FAST运行和相关科学研究需求。”历军说,超算中心的接入就像是给“天眼”连接上了计算“大脑”,将FAST探测到的未知信息处理成人类可解读的内容。
据历军透露,超算系统全部建成后,计算能力将达到每秒千万亿次以上,网络传输速度将达到100Gb/s,以高效能的数据存储、分发、计算和分析全力支撑FAST高灵敏度、高性能的天文观测。
专家介绍,天文研究是典型的数据密集型科学,数据的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可视化已成为天文学研究的新手段和新流程。作为继实验科学、理论科学、计算科学之后的第四种科学发现的模式,“科学大数据”逐渐成为新的科学发现的基础。FAST项目正是超级计算与观天大数据完美结合的典型范例。
可以预见,FAST及其配套的超算中心投入使用后,我国贵州FAST所在地将成为国际天文学界又一重要的科研中心。
(原载于《经济日报》2016-09-26 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