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我从澳门赌场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获得生态学博士学位后,留在我的博士生导师曹敏研究员的课题组开始了我的科研生涯。2008年,我得到了“西部之光”西部博士项目10万元的资助,在此之前我只获得过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5万元的资助。有了这个新的资助,我感受到来自内心一股布置自己研究平台的力量,虽然钱不多,但是总能启动起来了。于是开始着手布置自己主导的工作。
我用“西部之光”的资助在西双版纳20公顷热带季节雨林动态样地里开始了树种幼苗的动态监测工作,在2011年完成了第一篇关于幼苗存活负密度制约方面的论文撰写工作,并于2012年发表在了《Journal of Ecology》上。可以说我的科研工作是在“西部之光”的资助下完成了一次质的飞越,在西部博士项目执行期间,我获得了201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的资助,在2011年,我的岗位也由助理研究员晋升为副研究员,并在西部博士项目结题后的2012年又一次获得了“西部之光”的青睐,获得了“西部之光”重点项目的30万元资助。
在“西部之光”重点项目的支持下,我有了更大的研究布局,结合2010年国家基金青年基金启动的研究项目,从系统发育维度进一步拓展到功能性状维度上来,对群落构建与物种共存机制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在《Functional Ecology》、《Journal of Plant Ecology》、《Scientific Reports》、《PloS One》等期刊上发表了一系列论文。2014年,在单位领导的支持下,由我作为PI的群落构建与物种共存青年科学家小组成立了,从此我的科研生涯又开始了一个全新的篇章。2016年,我们关于系统发育密度制约的论文发表在了《Ecology》上,多年的坚持与努力,终于又有了阶段性的小成就。今年,我的岗位也由副研究员晋升为研究员,研究组也通过了中期考核。这一路走来,从工作伊始得到“西部之光”西部博士项目的资助,而后又进一步得到“西部之光”重点项目的资助,可以说,我是在“西部之光”的照耀下茁壮成长起来的。如今,我作为一个研究组的PI,又同时兼任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研究站的站长,身上的担子越来越重。回想自己的成长历程,正是在“西部之光”的关爱下,自身的能力在科研实践过程不断得到提高,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最后我想说的是,感谢“西部之光”的一路相伴。今年我的“西部之光”重点项目就要结题了,但是科研的路还很漫长,我会奔着“西部之光”为我开创的方向继续前进!
林露湘:男,1978年10月出生,汉族,博士,研究员,植物生态学。于2012年度入选“西部之光”重点项目。于Ecology,Journal of Ecology、Ecology Letters、The American naturalist等生态学顶级刊物上发表了一系列关于群落构建与物种共存的研究论文。培养硕士研究生8名,参与培养博士研究生3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