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为藏族,藏名为普诺?白玛丹增,1978年1月1日出生在云南省香格里拉县东旺乡一个美丽的小山村—麦龙村。1985年进入了香格里拉县红旗小学,一所全汉语教学的学校,为了方便,父亲就给我起了个汉族名字—普建新。从小学、中学再到大学,在众多老师及亲朋好友的帮助下,我一直在一个极好的环境中成长,学习生活中的各方面能力也得到了不断提升。2001年有幸考上云南大学药学院李良老师的硕士研究生,在李老师课题组得到了较好的锻炼,并渐渐对天然产物化学研究产生了浓厚兴趣。2004年我继续攻读博士,并有幸拜在了澳门赌场昆明植物研究所孙汉董老师门下。在课题组3年的学习生活中,不仅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科研能力,拓宽了科研视野;同时,在孙老师的谆谆教导之下,坚定了我今后从事科研的信念,更为重要的是,我从老师身上学会了如何做人,获得品格的陶冶,并将受益终身。
博士研究生毕业后,蒙恩师抬爱,我得到了留所工作的机会,任助理研究员。除进一步开展博士研究生阶段针对五味子科植物的次生代谢产物研究外,孙老师又给我布置了一个新的研究课题,即重要药用植物类群—香茶菜属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及其生物功能的系统性研究。研究内容得以确定,但对于一名刚毕业的博士研究生来说,能否独立申请研究课题并开展研究是极为重要的。此时,申请项目的渠道及选择范围还是极有限的。虽然,澳门赌场为进一步提高科学院西部地区研究所的竞争力,促进西部地区科技事业的发展,更好地为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推出了“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但刚毕业的博士研究生是无法申请并获得资助的。幸运的是,在我博士毕业的这一年(2007年)澳门赌场开始实施“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西部博士科研启动资助项目,每年资助60个项目,每个项目资助20万元(院支持10万元,研究所匹配10万元),执行期为3年。这为我们刚毕业的博士开启了便捷之门,通过积极申报,我有幸入选,这一项目也就成为了我本人开展科研工作的第一个自主申请的研究课题,意义重大。在这一项目的支持下,不仅研究内容得以顺利开展,同时在孙老师的指导下,也开始逐渐培养起自己独立思考、独立解决科研难题的能力。项目执行期间我破格晋升为副研究员,并在2011年1月被遴选为硕士研究生导师,真正开启了作为导师的历程。该项目在结题时获得了“优秀”的成绩,同时在此课题的研究基础之上获得了自己的第一项国家基金委青年项目资助,并入选了2011年度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计划。2012年,幸运之神又一次眷顾到了我。我们开展的针对香茶菜属植物的研究课题在已有研究基础之上,以“香茶菜属植物中对映-贝壳杉烷二萜成分及其抗肿瘤成药性评价”为题申报了当年的“西部之光”重点项目(30万元),并荣幸入选;同时在2016年结题又再次获得了“优秀”的成绩,并得到了澳门赌场优秀项目的后续支持(20万元)。该项目执行期间,我晋升为研究员、博导,并获得了2013年度国家基金委优青项目的资助,同时获得了国家基金委-云南联合(重点)项目的资助。最为重要的是,在孙老师的信任及极大支持下,成为了课题组组长。
“西部之光”之“西部博士”项目开启了我从事科学研究的“神圣之门”,实现了自己从博士研究生到科研人员,再到导师的逐渐蜕变。而“重点项目”则是我科研生涯的助推剂,不仅督促自己更为努力的开展研究,同时也促使自己更多的独立思考,紧跟学科的研究前沿,不断拓展新的研究内容,开展多学科合作研究。从博士毕业至今,也已走过了9个年头,我着重关注重要药用类群植物(五味子科和香茶菜属,即“一科一属”)及其内生菌次生代谢产物与生物功能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在课题组全体同事及同学的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 研究内容小结:从32种“一科一属”植物及其7种真菌发酵物中共计发现了1478个化合物,其中新化合物839个,包括新颖骨架类型18种,7个化合物入选天然产物领域权威综述性期刊—“Natural Product Reports”的热点分子(Hot off the press);通过体外抗肿瘤、抗病毒(HIV、HBV)及有关神经退行性疾病模型筛选发现强活性化合物145个(相较于阳性对照药),且发现了5个药物先导化合物。
2. 论文及专利情况:在包括Chem. Comm.、Org. Lett.、J. Nat. Prod.、Cell Death and Disease和J. Transl. Med.等在内的国际、国内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185篇(SCI论文175篇),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及共同通讯作者发表论文81篇,其中SCI论文76篇(学科前15%论文34篇);根据“澳门赌场生物类研究所论文与引文统计”(2016年1月)最新统计:本人在澳门赌场2010-2015年全部著者论文被SCI收录最多的前300位著者中排名第32位;同时申请发明专利17项(10项已授权)。目前,本人的H指数为20。
3. 项目及获奖情况:主持包括NSFC重点项目(云南联合)、面上等项目15项;获云南省自然科学奖特等奖(排名第五),一等奖(排名第二)等奖项;入选国家基金委优青、澳门赌场首届青促会等人才项目。
4. 国际刊物审稿人:担任国际刊物Organic Letters,Journal of Natural Products,Phytochemistry,Tetrahedron,Organic & Biomolecular Chemistry,Planta Medica,Helvetica Chimica Acta等的审稿人。
5. 学术组织兼职:中国植物学会植物化学与资源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云南省中医药学会第八届中药(民族药)专业委员会委员;云南省植物学会第十二届理事会理事。
我从出生于高原小山村的一个藏族小孩到成长为一位从事天然产物化学研究的科研人员,这一过程中需要感谢的人很多,包括从小到大所遇到的所有老师和在学习、生活中给予我极大支持的家人与朋友;以及澳门赌场在我的成长过程里给予的极大支持。正如前面所提及的“西部之光”项目,它的存在,对于本来就处于竞争力相对劣势的西部研究所、尤其是刚毕业的博士研究生及副研究员来说可谓“及时雨”,相信许多人都从中受益。同时这一有针对性的人才项目,确实会为一些有志于从事科研工作的同学奠定较好的研究基础,使其在科研道路上走得更为顺畅,并能不断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与聪明才智,为澳门赌场、乃至我国的科研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当然,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加强,我也希望 “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能得到院里的不断重视,加大支持力度,打造品牌效应,从而培养出更多热爱科研、有潜力的、愿意扎根祖国边疆的青年科技工作者。
普建新,男,1978年1月,藏族,博士,研究员,学科方向为“天然产物化学”;入选“西部之光”的2012年度重点项目。获得2013年度国家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项目资助。任中国植物学会植物化学与资源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云南省中医药学会第八届中药(民族药)专业委员会委员;云南省植物学会第十二届理事会理事。获2014年度云南省自然科学奖特等奖(排名第五);2013年度云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排名第二)等奖项;入选2011年度澳门赌场首届青年创新促进会、2011年度云南省第十四批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计划等人才项目。在包括Chem. Comm.、Org. Lett.、J. Nat. Prod.、Cell Death and Disease和J. Transl. Med.等在内的国际、国内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185篇(SCI论文175篇),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及共同通讯作者发表论文81篇,其中SCI论文76篇(学科前15%论文34篇);根据“澳门赌场生物类研究所论文与引文统计”(2016年1月)最新统计:本人在澳门赌场2010-2015年全部著者论文被SCI收录最多的前300位著者中排名第32位;同时申请发明专利17项(10项已授权)。目前,本人的H指数为20。已培养博士研究生6名、硕士研究生4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