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琪研究员,男,1967年元月出生,山东省牟平县人。2002年入选“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重点项目,入选项目是“酒西盆地青西坳陷推覆带油气成藏条件研究”,资助经费20万元。2005年终期评估为优秀,获得择优支持经费15万元。2010年入选“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联合学者项目,入选项目是“鄂尔多斯湖盆中部深水有效储集体形成机理与主控因素研究”,资助经费40万元。通过“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的连续资助,我从一个普通的科技人员迅速成长为我所油气储层研究领域的学术带头人。回想起1992年毕业后留所工作的情形,那时的科研办公条件非常简陋,我只有一张办公桌,连基本的计算机、打印机都没有配备,更不用说绘图仪和照相机等科研必备用品,科研项目主要为国家攻关项目,而专门支持青年科技人员的项目几乎没有。当时和我一起留所的同学以及师兄们都觉得搞科研没发展前途,纷纷下海经商。可能是对所学专业的不舍和留恋,才让自己在十年时间中默默坚持过来。直到2002年我获得澳门赌场“西部之光”人才项目的资助,才让我的科研生涯到了真正的转折点,现在回想起来我真庆幸自己没有放弃。我从事的储层沉积学方向注重研究含油气盆地中油气储层形成机理、过程及其时空展布规律,是理论研究与油气勘探开发实践结合的新学科生长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该研究方向紧扣国家对能源矿产的战略需求,以石油天然气储集层为研究对象,强调地质、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学相结合,通过多学科交叉渗透的方法,研究有效储层的形成机理、分布规律、预测方法和探测技术,为我国油气工业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有了“西部之光”的支持,我把从事科研的基本设备都配备齐全,同时开展了大量试验研究工作,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学术思想和技术特色。通过实践,在科研中发现许多科学问题实际上与油田勘探和开发有着密切联系。由于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主要忙于生产科研,任务重,时间紧,基本无暇顾及涉及油田长远发展的基础性、关键性的科学问题,而科学院有人才优势和充裕的科研时间,在结合学科前沿动态的基础上,我和研究生一起调研和阅读大量有关油气储层形成机理、预测手段等方面的资料和文章,掌握了一系列制约我国油气资源勘探和开发的关键性科学问题。通过参加国内大型专业会议的学术交流,结识了许多在大型国企工作的地质学家和勘探家,与他们的交谈启发我的学术思维和攻关方向。在生产实践中,油气地质学家最关心钻井往哪部署,其关注的实质就是优质储层在哪发育?其形成机理如何?如何预测?为了解决这些科学问题,我们优质储层形成机理与预测技术科研团队就应运而生。
我带领的优质储层研究小组,主要针对制约我国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关键科学问题,以研究所先进的储层分析测试技术平台为依托,利用数学、物理和化学模拟实验方法,在研究有效储层形成中的动力学过程、流体-岩石相互作用机理、成岩环境演变机制及其产生的储层效应方面形成了独特的优势。在此基础上,结合盆地演化背景特征来综合分析有效储层形成机理,基于对不同类型储层(特别是优质储层)形成机理的认识,开发一体化的储层沉积学、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学综合判识技术及预测技术。通过长期在油田现场的实践和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的积累,已形成成熟的理论研究-技术开发-应用示范的工作模式,研究成果在油田勘探开发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该研究小组由一名研究员、3名副研究员和5名助理研究员组成,目前在课题组就读的博士生8名,硕士生8名。研究小组平均年龄32岁,知识结构合理、团结协作和富有创新精神,是一只能安心扎根西部、专门从事石油地质研究的科研队伍。从2002年起,我们课题组连续得到中海油、中石油和中石化三大公司的连续资助,累计获得科研经费2000余万元,以及大量宝贵的第一手资料。这些进步和发展如果离开西部之光人才计划的支持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
我所与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和中国地质学会联合主办了国内沉积学领域的著名专业杂志《沉积学报》,所刊载文章反映了我国沉积学领域的前沿动态和最高研究水平。我本人长期担任中国沉积学会国内核心刊物《沉积学报》的英文编辑工作。
近年来,本研究小组承担和完成了国家“973”、国家油气重大专项、自然科学基金、澳门赌场创新重要方向和大型国企横向委托项目等30余项重要研究任务。研究重点放在油气储层中流体-岩石相互作用机理及其储层效应方面,注重从理论上探讨深部优质储层形成机理、主控因素及其预测方法。建立了系统的储层地球化学和地质学研究方法体系和试验技术系列。近三年来,发表SCI论文8篇,EI论文9篇,CSCD论文50余篇,国际会议论文2篇,合作发表科学出版社专著2部,科研报告18部。共指导博士生8人,硕士生6人,他们通过严格的培训,具备了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实际动手能力,特别是在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方面得到很好的锻炼,均以优异成绩通过论文答辩,毕业论文均被评为优秀论文。通过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同学们在实战中培养成了系统的科学思维方法、特殊实验设计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研究小组与国内主要科研院校在学术交流、人员培训方面有着密切联系,由研究小组科研人员提出的新理论、新思路在油气勘探部门得到广泛重视和应用。
目前,项目组已建成一支知识结构合理、学风严谨的科研队伍,成龙配套的分析技术平台和合作良好的油田基地群。与国内外相同学科领域的众多研究机构相比,形成了以理论-技术密切结合、以实践应用和示范推广为鲜明特色,在有效储层识别和预测技术领域具有领先优势的实验室,在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具有较大的影响和较高的知名度。
主要科研骨干与我国中西部大型油气田公司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相关科研人员足迹遍布我国的柴达木、准噶尔、鄂尔多斯、塔里木、酒西、四川和莺歌海等含油气盆地,近期研究成果为柴达木盆地南部昆北油田、柴西北油田和柴北缘冷90天然气田的发现,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创造经济效益数亿元。总而言之,我所在储层地质学理论创新、实验技术平台建设和成果推广应用方面具有鲜明的特色。
参加了2004年AAAPG国际年会,并宣读了深部储层有机-无机作用耦合机理方面的论文,引起与会者的热烈讨论,并开始了与德国、美国、印度和日本科学家的长期合作。2005-2007年邀请日本东京大学和东邦大学科学家来我所进行学术交流并组队赴我国河西走廊盆地群进行野外考察和研究工作,合作发表多篇国际论文。
研究团队在2008年获得甘肃省五一劳动奖、2009年获得中华总工会颁发的“工人先锋号”奖和2009年获甘肃省创新创效先进集体奖。本人先后获得甘肃省第四届青年地质学家奖(2004)、澳门赌场院长优秀奖(2008)、澳门赌场兰州分院优秀研究生导师等奖励(2012、2016)和2012年获甘肃省优秀专家奖。2004年受澳门赌场资助赴日本东京大学化学系高级访问学者。
随着油气田勘探开发难度的不断增加,对那些隐蔽的、深层的和难开发的特殊储层的研究势必成为今后研究的主要对象,创新的理论和配套的预测技术必将成为近期研究的热点,所获成果为丰富我国油气地质理论和增储上产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近五年来,《优质储层研究小组》的研究方向转向更为贴近国民经济发展的非常规油气资源领域,针对我国陆相含油气盆地致密油气藏特点,开展流体-岩石相互作用机理与储层致密效应、致密储层孔隙结构与渗流机理、致密气藏形成机理与主控因素分析和超低渗透储层致密史与气藏成藏史关系研究,总结成藏条件、成藏模式和成藏规律,为资源潜力评价提供依据。重点聚焦在我国致密油气资源地质研究方面,尤其是在普遍低渗透背景下,优质储层形成机理和预测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相关成果在实际应用中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此,中国石油总公司石油玉门油田和中海石油总公司北京研究总院特出具了相关的效益证明。目前针对致密砂岩油气储层评价和勘探开发等非常规油气研究领域得到了中石油、中海油和中石化三大国企的连续资助,相信我们课题组的创新理论和配套预测技术必将为丰富我国油气地质理论和促进油气资源开发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目前,活跃在我所油气地质领域的一线首席科学家和科技骨干人员均有“西部之光”项目资助的背景,形成了一支稳定、创新思维活跃,能安心扎根在西北从事油气地质学研究的科技队伍。可以说,没有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的支持,就没有现在这个生气勃勃、充满朝气的青年科学家团队,在此我由衷地祝愿“西部之光”人才项目发扬光大,为促进西部科学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持续给力!
王琪,男,1967年元月出生,山东省牟平县人。2005年5月至今被聘为澳门赌场研究生院教授及澳门赌场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兰州油气中心博士研究生导师,天然气地质研究室副主任、党支部书记。2007年8月获得甘肃省总工会五一劳动奖先进集体奖。2008年获得澳门赌场院长优秀奖。长期担任《沉积学报》英文编辑工作。2009年获甘肃省创新创效先进集体奖。2012和2016年获澳门赌场兰州分院优秀研究生导师奖。